使用的防護用品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在有效期內使用。
一.口罩的使用
1.應根據不同的操作要求選用不同種類的口罩。
2.一般診療活動,可佩戴紗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術室工作或護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進行體腔穿刺等操作時應戴外科口罩,接觸經空氣傳播或近距離接觸經飛沫傳播的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時,應戴醫用防護口囂。
3. 紗布口罩應保持清潔,每天更換、清潔與消毒,遇污染時及時更換。
4. 應正確佩戴口罩,具體方法及注意事項見附錄A。
醫用防護口罩的佩戴方法
1.一手托住防護口罩,有鼻夾的一面背向外。
2.將防護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夾部位向上緊貼面部。
3.用另一只手將下方系帶拉過頭頂,放在頸后雙耳下。
4.再將上方系帶拉至頭頂中部。
5.將雙手指尖放在金屬鼻夾上,從中間位置開始,用手指向內按鼻夾,并分別向兩側移動和按壓,根據鼻梁的形狀塑造鼻夾。
口罩的摘除方法
(一)不要接觸口罩前面(污染面)。
(二)先解開下面的系帶,再解開上面的系帶。
(三)用手僅捏住口罩的系帶丟至醫療廢物容器內。
二.護目鏡、防護面罩的使用
1.下列情況應使用護目鏡或防護面罩 :
a)在進行診療、護理操作,可能發生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等噴濺時。
b )近距離接觸經飛沫傳播的傳染病患者時。
c)為呼吸道傳染病患者進行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等近距離操作,可能發生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噴濺時,應使用全面型防護面罩。
2.佩戴前應檢查有無破損,佩戴裝置有元松懈。每次使用后應清潔與消毒。
3. 護目鏡、防護面罩的戴摘方法見附錄 B。
4、護目鏡或防護面罩的佩戴與摘除方法
(一)佩戴護目鏡或防護面罩的方法
戴上護目鏡或防護面罩,調節舒適度。
(二)摘除護目鏡或面罩的方法
捏住靠近頭部或耳朵的一邊摘掉,放入回收或醫療廢物容器內。
三.手套的使用
1.應根據不同操作的需要,選擇合適種類和規格的手套.
1. 1 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及污染物品時,應戴清潔手套。
1. 2 進行手術等無菌操作、接觸患者破損皮膚、粘膜時,應戴無菌手套。
2. 應正確戴脫元菌手套,具體方法及注意事項見附錄C。
四、無菌手套戴脫方法
(一)戴無菌手套方法
1.打開手套包,一手掀起口袋的開口處。
2.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的部分(手套內面)取出手套,對準五指戴上 。
3.掀起另一只袋口,以戴著無菌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翻邊內面,將手套戴好。然后將手套的翻轉處套在工作衣袖外面。
(二)脫手套的方法
1.用戴著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污染面的邊緣將手套脫下。
2.戴著手套的手握住脫下的手套,用脫下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清潔面(內面)的邊緣,將手套脫下。
3.用手捏住手套的里面丟至醫療廢物容器內。
4. 一次性手套應一次性使用。
五. 隔離衣與防護服的使用
1. 應根據診療工作的需要,選用隔離衣或防護服。防護服應符合GB 19082的規定。隔離衣應后開口,能遮蓋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膚。
2.下列情況應穿隔離衣?
a)接觸經接觸傳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傳染病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等時。
b )對患者實行保護性隔離時,如大面積燒傷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診療、護理時。
c)可能受到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噴濺時。
3. 下列情況應穿防護服:
a) I臨床醫務人員在接觸甲類或按甲類傳染病管理的傳染病患者時。
b )接觸經空氣傳播或飛沫傳播的傳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噴濺時。
4. 應正確穿脫隔離衣和防護服,具體方法及注意事項見附錄 D 。
5.防護服穿脫方法
(一)穿防護服(聯體或分體防護服),應遵循先穿下衣,再穿上衣,然后戴好帽子,最后拉上拉鎖的順序。
(二)脫防護服
1).脫分體防護服時應先將拉鏈拉開。向上提拉帽子,使帽子脫離頭部。脫袖子、上衣,將污染面向里放入醫療廢物袋 。脫下衣,由上向下邊脫邊卷,污染面向里,脫下后置于醫療廢物袋。
2).脫聯體防護服時,先將拉鏈拉到底 。向上提拉帽子,使帽子脫離頭部,脫袖子 ;由上向下邊脫邊卷 污染面向里直至全部脫下放入醫療廢物袋內。
六. 鞋套的使用
1. 鞋套應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應用。
2. 從潛在污染區進入污染區時和從緩沖間進入負壓病室時應穿鞋套。
3. 應在規定區域內穿鞋套,離開該區域時應及時脫掉。發現破損應及時更換。
七. 防水圍裙的使用
1.分為重復使用的圍裙和一次性使用的圍裙。
2. 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及其它污染物質噴濺、進行復用醫療器械清洗時,應穿防水圍裙。
3. 重復使用的圍裙,每班使用后應及時清洗消毒。遇有破損或滲透時,應及時更換。
4.一次性使用圍裙應一次性使用,受到明顯污染時應及時更換。
八. 帽子的使用
1. 分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
2. 進入污染區和潔凈環境前、進行無菌操作等時應戴帽子。
3.被患者血液、體液污染時,應立即更換。
4. 布制帽子應保持清潔,每次或每天更換與清潔。
5. 一次性帽子應一次性使用。
九、穿戴防護用品應遵循的程序
(一)從清潔區進入潛在污染區:洗手→戴帽子→戴醫用防護口罩→穿工作衣褲→換工作鞋后→進入潛在污染區。手部皮膚破損的戴乳膠手套。
(二)從潛在污染區進入污染區:穿隔離衣或防護服→戴護目鏡/防護面罩→戴手套→穿鞋套→進入污染區。
十、脫防護用品應遵循的程序:
(一)醫務人員離開污染區進入潛在污染區前:摘手套、消毒雙手→摘護目鏡/防護面罩→脫隔離衣或防護服→脫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進入潛在污染區,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別放置于專用污物容器內。
(二)從潛在污染區進入清潔區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脫工作服→摘醫用防護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進入清潔區。
(三)沐浴、更衣→離開清潔區。
感染管理科
2014年5月12日
版權所有:大連市第五人民醫院
電話:0411-84211244(24小時) 0411-81880298
投訴舉報電話:0411-81880136、0411-81880116
地址:大連市沙河口區黃河路890號
技術支持:大連龍采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您是第遼公網安備 21020402000388號